野薔讀網

ReadersTimes.com

2008-01-18

 

冬季餐桌别少了大白菜


  据北京中医医院王国玮教授介绍,大白菜在古时就有“菜中之王”的美名,这是因为大白菜营养价值非常高,大白菜含有丰富的钙,每100克中含钙43毫克。一杯熟的大白菜汁能够提供几乎与一杯牛奶一样多的钙。有的人不喜欢喝牛奶,可以通过食用足量的大白菜来获得很多的钙。

  大白菜含水量很高(约95%),而热量很低,是减肥之极好食品。

  据国外有关研究发现,中国妇女的乳腺癌发病率比西方妇女低得多,这与中国人吃大白菜比较多有一定关系。因为大白菜含有一种化合物,能够帮助分解与乳腺癌有关的雌激素,这种物质的含量约占大白菜重量的1%。

  中医认为,大白菜有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的作用。绝大部分人群都可食用,尤其适合偏胖、内热偏盛、脾胃不和、咳嗽有痰的人。

  冬天天气干燥,大白菜含水量极高,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滋阴润燥、护肤养颜的作用。

  大白菜中的纤维素有润肠排毒作用,还可促进人体对动物蛋白质的吸收,对于便秘的人尤为适宜。对于容易上火的人,多吃大白菜还有清火作用,因而,大白菜应该是冬季人们餐桌上的主打菜。但大白菜偏寒,脾胃虚寒的人应少吃。(來源﹕北京广播电台《首都健康在线》)
歡迎留言﹕ |

2007-10-10

 

吃肉不加蒜,营养减一半。


我们常说,某某和某某好像天生一对,对于食物来说也是如此。比如瘦肉和大蒜,民间就有谚语云:“吃肉不加蒜,营养减一半。”

  动物食品,尤其是瘦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但维生素B1并不稳定,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较短,会随尿液大量排出。而大蒜中含特有的蒜氨酸和蒜酶,二者接触后会产生蒜素,肉中的维生素B1和蒜素结合生成稳定的蒜硫胺素,从而提高了肉中维生素B1的含量。不仅如此,蒜硫胺素还能延长维生素B1在人体内的停留时间,提高其在胃肠道的吸收率和体内的利用率。所以,在日常饮食中,吃肉时应适量吃一点蒜,既可解腥去异味,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营养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大蒜素遇热会很快失去作用,因此烹调时不宜久煮,只可大火快炒,防止有效成分被破坏。另外,大蒜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每天吃一瓣生蒜(约5克重)或是两三瓣熟蒜即可,多吃也无益。大蒜辛温、生热,过多食用会引起肝阴、肾阴不足,从而出现口干、视力下降等症状。(來源﹕人民網)
歡迎留言﹕ |

2007-09-12

 

谁都不懂的“艺术”还秀给谁看


  上海有人办了两个“行为艺术”,一是在苏州河上漂起1020只脸盆;一是在展览中心门外用压路机碾压上万苹果(9月7日《东方早报》)。

  漂脸盆和压苹果,当然都属于“行为”,但怎么又是“艺术”?不懂。表演漂脸盆活动的人说,是借此呼吁市民“节约水资源,反对水污染”。好像还是有点莫名其妙。而用压路机碾压上万苹果又是为什么?人家没有解释,市民更不懂了。

  于是我们要问:第一,有这么一句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全世界都不懂,所以他很伟大;莎士比亚的戏剧全世界都懂,所以他也很伟大。这话的意思是,对科学而言,懂的人越少,可能越是尖端;而对艺术来说,懂的人越多,才会越有生命力。那么,你的行为艺术,99%的人不懂,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第二,大家不懂的艺术干嘛向大家展示?你们的行为艺术,最好到一个私密的场合,邀请几个懂行的艺术家,一起研究,就不要到闹市区展示了。

  当然,人家只要不违法,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在哪儿都可以搞行为艺术。但既然公开展示,我们也可以自由发表议论。我的看法是:让没有人懂的艺术远离大众吧。 (来源:扬子晚报)
歡迎留言﹕ |

2007-07-04

 

徽菜臭鳜鱼


......
“臭鳜鱼” 是徽式风味的代表菜品,制作方法匪夷所思,食之异香无比:新鲜鳜鱼用淡盐水腌渍,在室温25℃左右的环境中放三天,使鱼体发出似臭非臭气味。入油锅略煎,配以火片、笋片,小火红烧至汤汁浓缩而成。鱼肉酥烂,呈片瓣状,香鲜透骨,徽菜的色浓味厚尽显于此。此菜的来历也有典故,相传在200多年前,沿江鱼贩以木桶装运鳜鱼,途中为防变质,采取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几天后鱼鳃仍是红色,鳞不脱,质未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洗净后细火烹调,非但无异味,反而鲜香无比。
......
(来源:安徽电视台网1307期)
歡迎留言﹕ |

2007-06-27

 

紫苏入菜的渊源


传说古代有一名厨,所做的鱼羹与众不同,不但肉嫩可口,还极鲜香,令人百食不厌。有人暗中观察,发现他做菜时总是放一些紫红色叶子,可上桌时怕泄露天机,将叶子全捞出,于是他的秘密被传播开来。

看来紫苏在鱼羹中起着解腥增鲜提味作用,汉代《七发》赋中的“鲤鱼片缀紫苏”有可能鱼片是生食的(周代已有鱼脍,即鱼生;东汉广陵太守陈登便嗜食“生鱼脍”),而紫苏则用来增香去腥。

日本人吃生鱼片(金枪鱼、鲑鱼及鲤鱼等)时把鱼片放入盘中,再放萝卜丝、紫苏枝、紫苏叶和海草,在另一小碟中放酱油,把芥末、白萝卜末和紫苏花放入酱油中作为佐料,然后把鱼片蘸着这种佐料吃。那萝卜丝及紫苏叶、紫苏花既有爽口去腥作用,也含清毒用意。这跟我国明代的“鱼脍”吃法近似:要放萝卜汁、姜丝、生菜、胡菜,并浇以芥辣与醋。

日本学者伊藤武在《风味调料趣谈》中提到紫苏,说是对疲劳、感冒、咳嗽、口腔炎、脑贫血、食欲不振、痢疾、精神不安均有疗效,很值得推荐食用。日本人所以对它宠爱有加,因为它是“新建造神社的佛殿中散发出来的,清新的日本遍柏香气”。日本人认为它能使人的神经系统得到休息。紫苏是日本代表性风味调料之一,它与意大利细面也很相配。他们在睡前喝杯紫苏茶,精神会安定下来。

吃蟹时紫苏有了用武之地:叶子加盐及花椒,炒后研末,撒在蟹脐中,捆好,蒸熟,可解毒去腥。

元代《饮食须知》说到食蟹中毒,可服紫苏汁。清代《调鼎集》中说到蟹与柿同食会引起不适,服大黄、紫苏、冬瓜汁可解。该书又介绍了煮蟹时加生姜、紫苏、桔皮、盐,大滚后即起。蘸用橙桔丝、姜粉与老醋。此外,剖鱼入水,取以洗擦,不但解腥,其味尤美。

广东人爱吃禾虫蒸鸡蛋,调料就使用了辣椒、香菜、姜、酱油、胡椒,还有紫苏叶。(來源﹕網路)
歡迎留言﹕ |
标题索引: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


Blue Heron Arts, Co.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