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資訊

星期日, 七月 31, 2005

 

瑞士的礼仪专家在中国传授西方礼仪

德国之声7月28日报道/没人打盹,没人吐东西,就是那香喷喷的德式土豆汤也基本上是被静悄悄地干掉的,不像中国的面汤,一定要吃得稀里呼噜才算棒。来自瑞士的礼仪专家在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传授西方礼仪。

曼哈特把他的汤勺放到一边,闭上眼睛,静听桌上的动静。这可是检验真理的一刻啊:刚才讲的那么多餐桌上的西式礼节,这些中国企业家都刻骨铭心了吗?

曼哈特轻轻点头表示满意,尽管他还是又发现了不少有违西方礼节的“小动作”,比如那位工程师,几乎把头低到了汤里。曼哈特警告说:“把汤勺举到嘴边。”德国父母反复教导小孩的一句话就是“不是嘴找勺,是勺找嘴”。还有一点曼哈特也不能不提:“胳膊肘轻放桌上,上身挺直。”

这位礼节专家要求越严格,训练班学员就越满意。虽然这些人平时其实并不习惯被人纠正。他们都属于上海的中产阶级,属于精英,在他们各自的公司经常是对别人指手划脚的角色,比如说那位女性是一家汽车集团公司管人事的,另一位呢,是一家机械制造公司自信十足的经理。然而,中国的全球化发展把他们都带到了曼哈特这位举止教练的门下。

这些精英不想丢人现眼,他们想尽量不显山不露水地推进他们的经济攻势。他们知道,为此不仅需要掌握资本主义的窍门,也需要掌握阶级敌人的举止礼节。经济战也是心理战。

曼哈特的本行是厨师,后来当一家酒店厨房用具推销公司的经理。当他第一次到中国的时候,根本料想不到中国的老板们有朝一日会大批大批地走出去收购西方企业。但当时在中国的西餐馆进餐时,这位瑞士人就发现了一个市场空子:西方历来把中国称为是礼仪之邦,但当代也有一个“反向转让礼仪知识”的需求。从西餐刀的拿法到意大利通心粉的正确吃饭(切不可用刀切!),曼哈特发现了邻桌无数的小节。

如今,曼哈特在上海一栋写字楼的9层专职讲授西方举止。他开的是上流精英班,每次只收6到8名高级管理人员。就是国家高级公务员和党委干部也属于他好学的客户群,尽管他的基础班开场不凡。

他礼貌地邀请新学员参观他的厕所,点着蜡烛、撒着花瓣、花香易人的厕所,以此为例介绍西方人的生活情调。为保险起见,他还叮嘱男性学员一句:“请不要尿歪了,否则给人留下的印象不好。”

这样直言不讳的忠告,曼哈特认为是他的天职。虽然有些学员对西方的举止礼貌也略知一二,比如在餐馆不应吹口香糖,不要当众□鼻孔等,但涉及手机时,曼哈特还是得一再强调,打手机没问题,但请不要在正式的生意饭局上打。还有,在公共场合如地铁、公交车里也不要大声打。像上海有些出租司机那样从窗户向外有力地吐痰或者擤鼻涕,在超市付钱时排队夹塞等行为也应当避免。

曼哈特的强化基础训练班为期只有一天,内容紧凑,要聚精会神地跟上还真不容易。快结束时,他提问:“鸡尾酒会上如何跟人闲聊呢?”未等学员回答,他自己就 “捷足先登”:对,最无拘束的话题几乎总是天气,聊天嘛。最后,曼哈特露出令客户吃惊、但却是他最重要的名言之一:只有熟知礼节的人,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不守礼节。
歡迎留言: |
标题索引: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

-->
Blue Heron Arts, Co.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